文炳

高二 男
爱好文学的普通读者
喜欢写写东西
会一点毛笔技巧但是江湖路子
喜欢京剧的老生戏

阅读的温度

“阅读有温度,于纸面上筑造它的诗意。”

时间为永世循环的钟。每次循环都是进化。时代不停进步,科技不断发展。用以承载文字的物体由纸质进化到电子。无论纸质阅读爱好者再怎么坚持,也难以变改数字阅读(电子阅读)正渐渐扩大规模的事实。然而到底是纸质还是数字呢?我想,这是个值得思考的问题,不然我也不会写下这篇文章。

从我个人讲起:我是既用电子阅读又热爱纸质阅读的。

当手上不够充裕时,电子书是首选。网上各样书的电子版几乎都有。只花上不长时间,在搜索引擎寻觅一番,便可以寻到所需之书。时间无须太多,更是无需破财。只要有智能手机(或电子产品),随时都可进入阅读,很是方便。我想电子阅读之优势便在于此:十分之便携,但缺点亦在此。“读屏”可以随时随地,可随时随地阅读所带来的思考,又有多深刻呢?退而言之:有了电子产品用以阅读,我们就一定读得进去吗?我认为仅仅是“读屏”,大多只是大概、模糊不清的获取所需之信息,较为碎片化,浅之甚浅。当我们手捧纸质书时,都可能难以全身心投入其中,那电子阅读又将如何呢?我是个近视患者,电子阅读对眼睛的危害绝对大于纸质阅读,此为无可否认之事实。

所以,我想:数字阅读一定要节制。当然在手头不济之时不得不如此也是无可奈何。每当我拿着手机阅读时,我能清楚感觉它在散热。然而这温度绝不是真正的阅读的温度,真正的阅读的温度是柔软的。

阅读的温度,定然不能够离开纸面。

或许有人就要来“笔诛墨伐”了。我自然欢迎。他们嘴里说着我是封建主义(?)。我在这上面,的确是个守旧派。他们问:

“纸质书哪来的温度?难不成纸会发光发热?”

纸不会发光发热,然而印有字的纸可能会。

即使我守旧,但我也不能脱离网络。这点上,我和各位是一样的。我在网群里有些朋友:他们买书即使绝版,仍旧不愿看电子的(PDF或者txt、equb等格式)。他们从网上寻来扫描的原件印出,或直接了网购影印本的书。我也受他们的感染,买过影印本。我想阅读的温度已经可以看出来了。

手指在书页上停久了,余下的固然是温度。但阅读的温度一定是读者的热爱和书的本身。作者与读者都是书的元素。

当你拿起一本纸质书,手指触及其封面,都会从内心深处生发出一种莫名的情感,但这种情感为电子阅读决然不会有的。书页的粗糙质感、文字的独特油墨气息、装帧给人之愉悦……纸质书无处不是一种真实感。只有在纸的上面、在印上纸的字的里头,我们或许才可以感受与作者的会面:纸质书作为世界与作品的一部分,同时也扮演着作者和读者之间的桥。其整体阅读体验是定然优于电子阅读的。电子阅读隔着一块屏幕,让人感觉阻隔了作者和读者的对话。在这之间,就失掉了阅读的温度。

虽说电子书也可作批注,但批注永远只有作在纸上才最为深刻。这绝然是电子阅读永不能比的。想必常在书上作批注(或是笔记)者都知晓:下笔那刻是神圣的、重要的。它标示着你的批注笔记,将与这本书合为一体。这是读者与作者与书的结合。笔尖在面上摩擦,墨水渗入纸内,也生出来阅读的温度。在书上做笔记,是件富有诗意的事啊。

直到最后,我们可以下一个较为公平的论断了。我虽是较偏于纸质阅读的,但时代滚滚洪流奔向我,我如何挡也是不能抵住。这两种阅读方式是可以共存融合,相得益彰的。电子书便携但是伤眼。且阅读体验没有纸质书来的好。但也不能抛却数字阅读。该用数字阅读就用数字阅读,该用纸质阅读就用纸质阅读。

可我最后还要讲一句:我是主张要保存“阅读的温度”的。

“阅读有温度,于纸面上筑造它的诗意。”


评论

热度(7)

只展示最近三个月数据